內容來自YAHOO新聞
歌手老去 聽眾凋零 新民歌何在
旺報【記者廖慧娟╱專題報導】
當校園民歌在1990年左右開始沒落,台灣樂壇漸被流行樂占據,民歌依然在綜藝節目、校園演唱會傳唱,甚至存在於盜版卡帶中,並未絕跡,「民歌教母」陶曉清更是努力與歌手保持聯繫,讓民歌持續傳承。在近年懷舊風潮下,民歌售票演唱會一場接一場,「民歌40」場場爆滿的盛況更令人動容。
歌手施孝榮認為,在歡度「民歌40」的同時,有個殘酷事實必須面對,也是民歌手或台灣樂壇必須省思的問題,就是歌手老了、走了,忠實觀眾逐漸凋零,如何吸引新一代創作者讓民歌精神延續,是當務之急。
過去20多年間,陶曉清與散居各地、從事不同工作的民歌手們保持聯絡,1995年她和當時的《中時晚報》口罩、台北之音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2場「民歌20年─唱過一個時代演唱會」,找回40位民歌手參與演出,一開場清唱《民歌手》的嘹亮歌聲,讓台下數百位4、5年級生紅了眼眶;演唱會之後,滾石唱片推出了紀念專輯及書籍。
上座率至少達8成
2005年「民歌30年」活動之一的「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」更是盛況空前,參與歌手多達54人,一票難求,也讓人看到民歌永不褪流行的時代價值。2008年「民歌偶然35年─重聚」演唱會,再度掀起風潮;剛落幕的「民歌40演唱會─再唱一段思想起」,更聚集68位民歌手同台演出。
民歌聽眾以4、5年級生為主,6年級前段班的也有部分,年輕人則以陪爸媽或祖父母為目的,不一定真正喜歡。施孝榮表示,4、5年級生對民歌最熟悉,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,掏錢買門票不成問題,不論民歌20、30、35、40年演唱會,上座率最差也有8成。
憂民歌50沒精力演唱
但施孝榮憂心的是「下一個10年,民歌在哪兒?」民歌手逐漸老去,「民歌50」的時候,他們可能已經沒有精力上台演唱。當年的校園民歌,換到現在的時空,就是創作者與文創產業的體現,因此,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民歌精神再度扎根、發揚光大。
口罩團購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歌手老去-聽眾凋零-新民歌何在-215008134--finance.html
253EFD52E7197998
留言列表